市政協駐青龍滿族自治縣大石嶺鄉寫字洞村
工作組扶貧工作紀實
寫字洞村坐落在青龍滿族自治縣大石嶺鄉北部,緊鄰青龍河南岸。261戶、836口人隱于大山深處,伴著綿延的青山、蜿蜒的碧水,靠著林果種植、畜牧養殖或者外出務工謀生活,村里沒有工礦企業,集體收入空白。教育成本壓力過高、久治不愈的疾病,讓104戶、302口人久處貧困。
市政協駐村工作組帶著滿滿的信心來到這個小山村,他們喊出了堅定的口號“我們的目標是打造最高群眾滿意度,我們要讓這里的群眾感到充盈的幸福獲得感”。駐村的第一個星期,工作組就訂下了一個制度,除特殊情況外,每天必須與老百姓“打嘮”(青龍話,聊天的意思)一小時,于是在村部的小廣場前,老百姓的家門口,總會看到工作組與老百姓攀談打嘮的身影。沒用3個月,全村10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家庭狀況,思想動態,困難問題,幫扶路徑就已經耳熟能詳,了然于胸。駐村以來,工作組從群眾具體小事著手,解決了貧困戶周瑞海、周青閣等多起鄰里矛盾;消除貧困戶殷貴、徐海成上訪隱患兩起;解決了應屆大學生徐佳紅、徐正研等缺少上學經費的困擾;工作組還利用政協平臺,聯系愛心政協委員資助村內孤兒10人,特別是解決了全市年齡最低貧困戶戶主6歲的孤兒李銘和其13歲的姐姐李紅蕊的生活、學習問題,使他們未來的生活獲得了保障;幫助殘疾貧困戶孫樹清治療腿患,幫助精神疾病患者周海濤、肖震等人做等級鑒定等若干工作。在國家第三方到村驗收時,百姓們說的最多的話就是:可不可以讓工作組在我們村里多干幾年,我們就真的富裕了!
工作組十分重視黨建工作和預備黨員的培養,在每次黨員會議上均要求黨員同志必須佩帶黨徽,增強黨員榮譽感,并要求黨員積極奉獻“義務工”。扶貧要“樹幟”,黨的旗幟必須高舉,必須成為全體干部百姓的堅強后盾,保持旗幟的鮮紅,就在全體干部黨員的一件件具體實事,一次次為民服務當中。
兩年來,在鄉村兩級的共同努力下,寫字洞村引入基建項目資金1700萬元,涉及有橋、壩、路、電、揚水站、光伏、文化廣場、冷庫等多個基建項目,這些項目的建設逐步夯實了寫字洞村脫貧致富,迅速發展的基石,為寫字洞村成為未來遠近聞名的小康村打下了堅實厚重的基礎。而過硬的產業項目落地,更是精準提升了全村百姓的幸福獲得感,700畝標準化果園建設、滿鄉特色黑年豬養殖、小型農產品加工、寫字洞服裝廠和食用菌改造升級等項目。這些項目打開了全村百姓的致富之門,提升了百姓對接市場意識。通過基建項目和致富產業的上馬,村民拿到了實惠的收入,看到了致富的前景,示范帶動效應十分明顯,黨群、干群關系和諧融洽,群眾滿意度節節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