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民主黨派市委、有關人民團體,市政協各專門委員會,各位委員:
為做好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提案征集工作,確保提案質量,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 提高思想認識
提案工作是人民政協一項重要的基礎性、經常性、全局性工作,是人民政協履行職能的重要方式。各民主黨派市委、有關人民團體,市政協各專門委員會和各位委員,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為指導,堅定不移地推進“四市戰略”,充分利用提案履職盡責,在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上雙向發力,為全面建設沿海強市、美麗港城和國際化城市獻計獻策。
二、深入調查研究
要緊緊圍繞全市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問題,聚焦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以及影響和制約我市發展的主要矛盾、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開展調查研究。堅持“不調查研究不提提案”的原則,盡早謀劃、主動部署。堅持問題導向,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廣泛收集提案素材,及時掌握充分的第一手資料,認真分析思考,客觀反映存在問題,提出針對性、可行性的意見和建議。
三、注重撰寫質量
既要注重提案數量,更要注重提案質量。選題要找準切入點,堅持從關系全局的“小問題”入手。內容詳實,文字嚴謹,反映問題實事求是、分析問題透徹清晰、建議精準中肯,具有嚴肅性、科學性和可行性,既客觀反映群眾愿望,又要充分考慮解決問題的可能性。提出的建議要具體,切忌內容空泛。
四、明確標準要求
1.撰寫提案應當堅持實事求是原則,充分體現嚴肅性、科學性、可行性,杜絕道聽途說或抄襲行為。
2.堅持“少而精、小而準、專而深”原則,樹立精品意識,切實把提案質量放在首位。
3.把握提案撰寫技巧,做到一事一案,語言平實,簡明扼要,做到有情況、有分析、有具體的建議。每件提案一般不超過1500字,三號仿宋字體。
4.發起人作為第一提案人簽名列于首位;聯名者應參加提案的調研和撰寫,每件提案聯名者不超過5人。以界別組或聯組名義提出的提案,須由召集人簽名;以黨派、團體、政協專門委員會名義提出的提案,須由該組織署名并加蓋公章。
五、明確不立案的標準
屬于下列情況的提案不予立案,提案委員會將以適當方式妥善處理。
1.涉及黨和國家秘密的;
2.國家明令禁止的;
3.中共黨員對黨內有關組織、人事安排等方面有意見或者民主黨派成員反映本組織內部問題的;
4.進入民事、刑事、行政訴訟或者行政復議、仲裁程序,尚未結案的;
5.屬于理論研討或學術論文性質的;
6.為本人或親屬解決個人問題的;
7.宣傳、推介具體作品、產品的;
8.指名或不指名舉報的;
9.內容空泛、沒有具體建議的;
10.超出本市權限的;
11.其他不宜用提案形式提出的。
六、提交提案方式
提交提案應電子文檔和書面提案兩種形式一并提交。
1.提交電子文檔可發送至市政協提案委郵箱(qhdszxtaw@163.com)。也可登錄市政協網站的“網上提案管理系統”進行網上提交。登錄方法如下:(1)市政協委員登錄?!拔瘑T姓名”輸入姓名,“登錄密碼”輸入1。(2)團體組織登錄?!皥F體名稱”在菜單中選擇本團體名稱,“登錄密碼”輸入1。
2.提交書面提案需填寫提案紙封皮(請在市政協網站下載,不再另行印發提案紙封皮)。提案紙封皮與提案內容均要求A4紙正反面打印,不得手寫,側面裝訂。
3.閉會期間撰寫的提案也應將電子文檔和書面提案一并提交。書面提案請寄送市政協提案委員會。地址:秦皇島市海港區翠島大街1號(市民中心2434),郵編:066000,聯系人:許嘉(處長) ,電話:3220156 13933585008。
附件:提案參考題目
政協秦皇島市委員會辦公室
2019年12月9日
提案封面
附件:
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提案參考題目(共100個)
經濟建設方面(36個)
1. 推動港產城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沿海經濟
2.推進港口功能轉型,加快自由貿易港建設步伐
3.以港口為依托,打造現代商貿物流基地
4.以北戴河全國十佳全域旅游示范區為牽引,發展我市旅游產業,解決淡旺季問題
5.加強京承秦張城際鐵路建設,打造四地旅游經濟圈
6.深化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國際旅游城市
7.加快我市工業轉型升級,促進我市經濟發展
8.培育和扶持我市龍頭企業,為我市經濟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9.打造“設計+”產業鏈,帶動產品向高質量附加值方向提升
10.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做大做強提供支持
11.大力發展民營經濟,鼓勵引導民營企業創新發展、優化結構、增強市場競爭力
12.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促進我市實體經濟發展
13.加大金融創新力度,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
14.強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
15.創新思路、大膽作為,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
16.加強商貿流通工作,促進我市經濟發展
17.采取有力措施,積極應對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不利影響
18.舉全市之力,加快北戴河生命健康創新示范區建設
19.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切實增強有效投資和發展后勁
20.創新管理體制和運營模式,促進我市各類開發區建設發展
21.借力北京2022年冬奧會,大力發展我市冰雪經濟
22.瞄準國際化城市建設,積極籌辦國際會議和展覽
23.密切與國家部委和省的聯系,發揮好我市的區位和環境優勢
24.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促進我市經濟發展
25.統籌城鄉發展,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26.做大做強縣域經濟,促進區域經濟均衡發展
27.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優化傳統農業和現代化農業比重
28.加強農村產權流轉交易中心建設,促進土地規范流轉
29.建設農村市場體系,活躍農村消費市場
30.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31.加大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扶持力度,促進農民增收
32.加大精準扶貧力度,全面實現小康社會
33.完善幫扶政策,推動青年人才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34.抓好減費降稅各項政策舉措落地生效
35.加強對中華老字號地理標志等品牌保護,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
36.依法依規嚴格管理,推動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政治建設方面(14個)
37.鞏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建立長效機制
38.開展理想信念教育,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9.改進創新聯系群眾方法,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40.健全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各項制度,把尊重民意、匯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貫穿黨治國理政全部工作之中
41.著力強化黨風廉政建設,在扎實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上展現新氣象
42.完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建立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
43.全面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
44.深入推行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加快法治秦皇島建設
45.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加強數據有序共享
46.持之以恒糾正“四風”,加強作風建設
47.健全和完善人民政協工作制度,更好發揮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
48.創新信訪工作機制,及時化解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49.加強執政能力建設,促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50.加強干部人才隊伍建設,為我市發展提供強大智力保障
文化建設方面(11個)
51.加強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和管理,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
52.加強主流媒體建設,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做強網上正面宣傳
53.完善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法律體系,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融入法治建設和社會治理,體現到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文化產品創作全過程
54.扎實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
55.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傳承,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
56.抓好文化領域人才培養和服務平臺建設
57.優化城鄉文化資源配置,完善城鄉公共文化體系
58.整合推廣我市養生文化,大力發展康養產業
59.全面提升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水平,不斷豐富文化和旅游產品有效供給
60.大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發展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
61.把籌辦好冬奧運會作為重要抓手,加快推動冰雪運動普及發展
社會建設方面(28個)
62.強化黨的根本宗旨,在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上取得進展
63.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保障群眾基礎生活,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64.鞏固精準扶貧成果,促進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65.加強公共設施的維護和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66.提升社區物業服務管理水平,落實好為民服務思想
67.加強社區中老年活動中心建設,豐富群眾業余生活
68.加強和改進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制度,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69.保障復轉軍人的合法權益,解決大家關心的實際問題
70.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人關愛體系
71.重視群眾來信來訪工作,切實解決群眾關切
72.加大市場價格違法行為查處力度,保障百姓切身利益
73.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創新鄉村治理體系,支持農民創業就業,促進農民增收,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74.加強農村扶貧資金的監管,切實精準扶貧到位
75.加強城中村改造、老舊小區改善、斷頭路建設,提升城市整體形象
76.打通天山南路腸梗阻問題,方便市民出行
77.加快東白塔嶺城中村建設步伐,全面提升我市城市面貌
78.發揮我市比較優勢,提高城市規劃建設和精細化管理水平
79.整合信用信息,實現信息共享,健全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
80.加強交通管理的力度,促進城市交通秩序好轉
81.加強食品和藥品監管,確保人民群眾飲食和用藥安全
82.統籌各級各類教育發展,吸引社會力量舉辦托幼機構,加強學前教育和中小學教育,推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
83.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
84.提高中小學教師待遇,為教育強國提供人才支持
85.對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加強輿論引導
86.規范城鄉綜合執法行為,建設美麗、宜居、充滿溫情的新家園
87.深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進一步加大掃黑除惡專項整治力度
88.發展殘疾人事業,加強殘疾康復服務
89.積極開展智慧城市建設,推動新型城鎮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
生態文明建設方面(11個)
90.加大宣傳力度,在全社會營造珍惜水資源、節約用水的濃厚氛圍
91.加強水域和海域污染治理,打贏環境污染治理攻堅戰
92.改善空氣質量,加大空氣污染防治力度
93.實施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加強清潔能源開發利用
94強化水資源管理,搞好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
95.加強城鄉結合部環境整治,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96.加強垃圾分類管理,推進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
97.提高“廁所革命”的水平和質量,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
98.弘揚塞罕壩精神,加大植樹造林力度,鞏固“全國森林城市成果”
99.提升西環路兩側林帶建設質量,提升城市精細化水平
100.加強我市濕地保護,促進我市生態環境持續向好